
全自动晶圆减薄机是半导体先进封装的核心设备,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芯片性能与生产良率。国内该领域历经二十余年技术攻关,已逐步打破国际垄断,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。
1、国内发展历程
国内全自动晶圆减薄机研发始于 21 世纪初,早期以原理样机研发为核心,逐步突破 8 英寸设备产业化技术。
近年来,随着第三代半导体需求增长,实现 6-12 英寸全尺寸晶圆加工覆盖,硬脆材料加工技术取得突破,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,逐步从实验室验证走向规模化量产应用。
2、全自动晶圆减薄机核心差异
国际机型优势集中在精度稳定性与特殊工艺,搭载边缘强化技术,300mm 晶圆厚度公差控制在 2μm 级别,超薄晶圆碎片率极低,平均无故障时间(MTBF)超 1500 小时,但设备价格高、维护周期长。
国产机型以高性价比与适配性突围,通过智能工艺库实现多材料加工适配,12 英寸晶圆 TTV 控制可达 3μm 以内,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且维护响应更便捷。
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超长寿命主轴、超薄晶圆应力控制领域,国产机型在 50μm 以下超薄加工的设备稳定性仍需提升。
3、未来发展方向
行业将向“更薄、更准、更智能”方向演进,重点突破 300mm 晶圆 20μm 以下超薄加工技术,集成原位检测与硅通孔对准功能。同时,核心部件自主化率需持续提高,像砂轮这种核心的耗材国内仍需潜心研发,集中突破,打破国际垄断。









